xyarts

活动 ACTIVITY
From all of us at Heng ArtlandHere's wishing you and your loved onesA Happy, Healthy & Prosperous Lunar Year of the Dragon!祝朋友们 春节快乐 龙年吉祥 合家安康
2024-02-09
所谓万事起头难。经济不景气、画廊位处僻处、经验缺乏、资金有限,加重草创时期的困境。为了寻求突破,妻和我周末还将画廊内的工艺品载到东陵路的旧手工艺品中心露天处摆卖,每天租金20元,但生意惨淡,往往连日租也收不回。遇到天有不测风雨,七手八脚收拾货品,搬动桌面椅脚,堆入破烂的货车,赶得及在雨水辟里叭拉敲打挡风玻璃之前把车开走,已算幸运了。货车在暴风雨中行进,我们在思索:门市不济,摆摊不行,必须另谋出路。


对策之一,以展览为重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自1985年12月起,至2014年8月“30庆大展”为止,各类绘画、雕刻作品展,总数逾183次,平均每年5.6次,工作量之大、之繁、之艰巨,真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幸我们夫妇俩但有一股傻劲、韧劲、诚心、诚意,在货源与客源两方面赢得谅解、信赖和支持,使我们的业务渐有起色。


决策之二,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们始终以人为本,朋友至上。选定画家、雕刻家和单位后,就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关系,而且对他们在不同时期给与的配合和协助,总是怀着感恩之情。我们与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的关系,从1989年维系至今,每年合作举办一到两次展览。画家和雕刻家对我们是亦师亦友,互敬互惠。


决策之三,尊重顾客、善待顾客。他们都是有教养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为数并不多。平日难得有人走进画廊或展厅,所以对他们总是以礼相待、以诚相向,不敢怠慢。渐渐地从陌生到熟悉,从客人到朋友,乃至知交。


决策之四,不固步自封,不自以为是。30年来,我们介绍的艺术家有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荷兰、阿根廷、蒙古国、孟加拉、朝鲜等,既重视艺术品味,也顾及艺术多样化,老中青兼顾,推介名家,却不排斥其他画家或雕刻家。坚信人才辈出,曾举办过“一代大师”、“勇攀高峰和“后起之秀”三个不同层次的寿山石雕展。

兴艺的故事...
图:兴艺三十年“足迹篇”
兴艺一开始便落户乌节路。1988年从幸运商业大厦迁入乌节坊,中间曾在唐城坊蜗居过两年。1999年“大兵团”(11家画廊)从乌节坊迁至“满目疮”的百利宫五楼,各自掏钱装修,把那里变为美轮美灸的艺术中心。幸运商业大厦时期无门市可言,乌节坊和百利宫因业主辟有展览厅,大家通过推介不同画家和举办大小不一的展览活动,共创艺术氛围,吸引有心人前来走动,给冷门的画廊业增添不少正能量。 在新加坡,不知可否找到第二家“傻画廊”,组织数以百计的展览话动,把30年时光串连起来,组成绚丽的纽带:著名画家和雕刻家与兴艺联系在-道,色彩斑烂、设计各异的图录不断涌现,各类画册、专集和台历接连出版,有感而发的文字因之产生。伴随兴艺的成长,还积累不少不同时期和场景的照片,弥足珍贵。
回首往事,不胜唏嘘。画廊面对的一大难题,是如何跳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怪圈,能持续发展下去。我们既重视一步一脚印,也重视十年一阶段的周期。1994年,我们出版《兴艺+年》一书,书名为本地书法耆宿潘受老先生所题,封面右侧自上而下刊登兴艺经营的4个项目:寿山石以俞世英的《伏狮罗汉(田黄)》为代表,木雕有林学善的《山鬼(根雕)》,油画刊登杨红太的云南大树《枝繁叶茂》中国画则则凸显陆俨少的巨制《巫峡高秋》。
封底选登大型石雕《十八罗汉》6件精品。书内刊载10年活动的部分重要照片,内容涵盖林享云、石卿、周宝庭、林飞、陈文斌、林炳生、冯久和、林永源的大篇幅寿山石雕、《八仙》旧雕,以及林元康、林东、王铨锦、叶子贤、黄忠忠、刘爱珠、阮章霖、冯志杰、周则斌、朱元登的作品。木雕则有阮宝光、王立忠陈炳忠、郭发择、王诗金、潘发清、朱庆棠、林学善、罗理德的创作,以及六十年代的《东海渔歌》、文革作品《红灯记》、《白毛女》等。中国画有吴冠中的《春色无边》、钱松邑的《青绿山水》、唐云的《山水画册》、张大千的《登高》、张善子的《双虎》、朱妃瞻的《气象万千》、傅儒的《隐士图》、贾又福的《牧归图》等。油画以杨红太、马常利、潘世勋和王忻风景画为主。文章方面,收入雨石撰写的《寿山石收藏浅析》、《中国书画、油画在新加坡》,郭发的《新加坡木雕工艺品市场考察》,文后附录致谢名单,人数约480位,遍及中国各大城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
图:1988年兴艺在(新加坡)乌节坊的门面
第一个十年的展览活动从1985年延续至1994年,数目逐年增加,其特点有三其一为寿山石居大宗;其二为产品组成从福州(寿山石)扩及北京(绘画)其三为展址从中华总商会展厅向乌节坊展览厅转移,其四为尝试推广至吉隆城和砂劳越;其五为展品种类的多元化,涵盖石雕、木雕、工艺品、美术图书、文房四宝、象牙、中国画、油画、漆画、宝石粉画等。
1995年女儿书慧病愈后全身心投入画廊业务,标志着兴艺第二个十年(1995-2004)的开始。这个时期基本上是书慧时期。画展和艺术博览会参展逐渐成为常态,绘画方面先后主办过杨延文、马常利、权正环、王益鹏、贾又福、王忻、许仁龙、李天祥、赵友萍、陈辉、陈钧德、李延洲、王少伦个展和多场寿山石雕联展,出版数量可观的精美画集和台历,2001年以来协助安排在吉隆坡兴艺(马)画廊举办超过9次展览,组织并主持“中国情结、兴艺廿年”庆祝活动。

图:90年代末兴艺进驻(新加坡)百丽宫
这项庆典于2004年6月在福州举行,分成图片展、座谈会和晚宴三部分,规模盛大。书慧在晚宴上致词,直白“自己的感受”:“在这段时间,我目睹了我父母待人处事之道,他们一方面对艺人态度诚恳,热情且讲信用。另一方面,他们对来参观兴艺在新马画廊的客人亲切、有诚意,毫无音音地与他们分享艺术上的知识,这点是我由衷地敬佩的。”
书慧对兴艺第二个十年所作的贡献,和她在20年庆典上的突出表现,让大家庆幸兴艺接班有人。然而,好像冥冥中她只能承担十年重任,2005年年3月遽然离开亲友、离开兴艺、离开人世。回顾她的表现、贡献和心路,在怦然心动之余,对我们因为不能在健康上给与更大的关注和帮助,至今依然感到愧歉!2006年,我们为书慧编纂出版《画中仙》图册,映现她成长过程,与画家、艺人、客人、亲友的交往,画展的重要开幕式,展览图录、台历和画册的精彩面貌。图册还收录画家杨红太、马常利、潘世勋、陈钧德、赵友萍、王忻、许仁龙、蒋采萍、郑益坤、间博、张绘以油画、水墨画、粉彩、漆画等媒介为书慧绘制的肖像,雕塑家林学善和朱庆棠为她塑造的铜像,不同国界的友人为她撰写的追忆文章等。《画中仙》包含了兴艺第二十年的主要内容,也让人深感一名有作为的年轻人,如何像彗星般划过夜空。
兴艺的第三个十年,是书慧亲友化悲痛为力量,知难而为,重新出发的结果。我们特别要感激陈钧德教授伉俪的关心和支持。他们之前曾与书慧达成2005年办展协议,书慧逝世的消息,令他们震惊和“难以为信”!“其英姿、其才貌、均历历在目,其语音不绝于耳..... 我们实难忍悲痛,深致哀悼”。在获悉我们会把画廊继续办下去后,他们俩坚决履行协议,联袂于2005年7月莅新,亲身参与“重新出发-陈钧德油画展”活动。这是对4个月前刚过世的女儿的莫大安慰,也是对兴艺迈入第三个十年的莫大支持。同年11月,书慧熟悉的青年画家间博夫妇第二次赴新办展,并在《画中仙》一书中留下他对书慧美好的回忆:“(那次见到她),是在新加坡,忙我的展览,她拿出为我设计的画册给我看,我一直认为,那是我所有画册中最精美别致的一本。”
图:兴艺(福州)开幕日
令人欣慰的是,书慧的追求完美的风范,始终鞭策着后来者,我们保持她的一贯作风,认真把画展办好,把图录和画册编好。这个十年出版的画册有《间博:占尽天趣》、《小枫: 花花世界》、《小宁:岁月如歌》、《陈钧德纸本画集》、《杨绍军:想飞的日子》、《陈辉:流光溢彩》、《王岱佛:长江之歌》、《陈天画荷》、《陈辉:艺术的新疆》、 《刘晓:大美无声》、《陈钧德: 真情集》、《蔡小枫:艳》、《傅小宁:盼》、《杨绍军: 花儿好好开》、《谢泰宋: 野吟》、《许仁龙:造化·心源》、《林书香:墨林集粹》、《张强、曾传兴:神话·纸新娘》、《李木:彩飞笔舞》、《徐志广: 收获的风景》、《徐志广: 收获的风景二》《许锡勇:半世纪的奉献》、《高玉金:惑》、《杨绍军:夏日》、《万晓:独·舞》、《万晓笳:游·戏》等。
画展和画册出版是兴艺第三个十年的重点,这-方面固然是兴艺逐渐转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的深度变化绘画的天地更大,其类别、渊源、层次、内涵、画家个性等更具多样性,因此抉择的空间也更广阔。当寿山石因资源匮乏、价格猛涨而难以为继之际,画展的重要性愈益凸显,兴艺的最终转型也就势所难免。
在第三个十年期间,兴艺的活动明显地倒向绘画一边。2008年开始,连续4年每年只能举办一次寿山石展,分别为《寿山石秋季专题展》 (2007年10月)、《艺术本色》(2008年4月)、《寿山石秋季专题展》 (2008年12月)、《点石成金》(2010年10月)、《寿山石之春》 (2011年10月)。2012年以后,兴艺停办寿山石展。
随着绘画比重的日益增强,开始涌现几个显著的特点:
1.画家年轻化,如70后的 徐志广、万晓、贾云娣、陈天,80后的杨绍军赵亚南、高玉金等。
2.引进新的国外画家,如法国的柯瓦速、福歇尔、蓬法尔,荷兰的金马、孟加拉女画家卡娜、蒙古画家乌干巴雅,马来西亚画家谢泰宋等。
3.重视本地画家的登场。2006年至2013年,每年都主办一至两场本地画家作
品展。
4.由于曾在吉隆坡、古晋、北京、福州设分支或联号,这些年兴艺的画展也逐渐从新加坡延伸到国外。
这是兴艺30年的缩影:一开始就服膺于一个简单的理念,即艺术并非单纯的高超手艺。我们尽力做到所推介的作品,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和智慧含量。为此兴艺不间断地上下求索,努力与众人分享审美经验和心得。

我们坚信,应该坚持的不是画廊的外壳,而是画廊的理念和内在精神!兴艺是否会有另一个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那只能寄希望于后来者了。

图:北京王四营画廊一条街兴艺景象
图:兴艺(新加坡)百丽宫#04-08样貌
寿山石:  田黄石、高山石、芙蓉石、荔枝石等
油画:  
书画:书法、水墨画、山水画、水彩画
兴艺创设于1984年,一开始就服膺于一个简单的信念,即艺术离不开真、善、美。我们愿于大家分享审美经验和心得,也愿不断鞭策自己,寻觅和推介更多好画家和好作品。